凯发k8官网下载|千术光盘|瞭望·治国理政纪事 加快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 发布时间:2024-08-04
- 发布者: 本站
- 来源: 凯发·K8下载种业2024-08-04 23:55:39发表于江西
凯发k8一触即发★◈★,k8凯发官方app下载★◈★,凯发k8一触即发★◈★,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规划★◈★,海南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全力推进南繁硅谷建设——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体制机制集聚资源要素★◈★,“向种图强”培育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推动好品种★◈★、好技术快速落地★◈★,助力攥牢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
“在这里不用专门和育种家约时间★◈★,走到田间地头就能找到人交流★◈★。”她欣喜地说千术光盘★◈★,在这里一天添加的微信好友数量★◈★,比以往一个月的还多★◈★。
在崖州区坡田洋南繁服务站★◈★,负责人孙吉先打开南繁共享用地服务平台★◈★,各地块面积★◈★、租金★◈★、配套水利★◈★、道路设施一目了然★◈★。他说★◈★:“我们搭建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找农田★◈★、找农机★◈★、找工人★◈★。”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副研究员郭夏宇介绍说★◈★,中心联合全国各地18家耐盐碱水稻科研单位成立“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联合体”★◈★,组织实施国家耐盐(碱)水稻特殊类型品种自主试验★◈★,为实现1亿亩推广应用目标提供品种支撑★◈★。
随着新型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的“育种4.0”时代到来★◈★,新品种创制正不断提速★◈★。
地处北纬18度★◈★,崖州湾畔冲积平原光热充足★◈★、全年无冬★◈★,成为育种加代的理想之地★◈★。广袤田野间★◈★,种业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研人员奔走于各实验室★◈★、试验田之间开展科研★◈★,到教学楼为研究生授课★◈★,到会议室参加学术交流★◈★。“在这工作就像做访问学者★◈★。”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妙云感慨道★◈★,不同单位★◈★、不同学科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在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中★◈★,思想碰撞的火花频频迸发★◈★。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各地科研人员开始到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地开展南繁育种★◈★。位于这三个市县的南繁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从袁隆平发现神奇的野生稻打开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到千千万万育种人“追光逐热”科研育种★◈★,一粒粒良种历经千锤百炼后★◈★,跨过海峡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我国新育成农作物品种中★◈★,超70%经过南繁选育★◈★。南繁为筑牢中国饭碗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新品种选育的“加速器”★◈★、保障生产用种的“稳压库”★◈★、种子质量天然的“鉴定室”★◈★。
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出台★◈★,划定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千术光盘★◈★。南繁基地建设自此成为国家战略工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千术光盘★◈★、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今年1月千术光盘★◈★,《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下称《规划》)印发★◈★,提出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种业科技国际合作大平台和种业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千术光盘★◈★,海南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凯发k8官网下载凯发k8官网下载★◈★,全力推进南繁硅谷建设——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体制机制集聚资源要素★◈★,“向种图强”培育现代种业产业集群★◈★,推动好品种★◈★、好技术快速落地★◈★,助力攥牢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
在位于三亚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崖州湾总部科研试验基地★◈★,建设了高标准试验田★◈★、盐(碱)性精准鉴定盐池★◈★、自动防雨钢棚★◈★、水土盐碱度智能化监测系统等配套设施(2024年5月17日摄) 黎多江摄/本刊
南繁硅谷加速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发展体系★◈★,汇聚一批种业创新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布局建设种业创新重大平台★◈★,现代种业产业集群逐步成型★◈★。
搭平台★◈★、聚人才★◈★,协同创新氛围浓厚★◈★。崖州湾实验室挂牌运行★◈★,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因编辑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等落地海南★◈★,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三亚国际玉米转化中心★◈★、大豆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中心项目加快建设……聚焦建成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南繁硅谷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21家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围绕种业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重大新品种培育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以来★◈★,崖州湾实验室多次面向全球招聘★◈★,围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育种★◈★,以及农业多维组学★◈★、营养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招揽优秀科学家★◈★。一年多来★◈★,该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忙于扩充人才队伍★◈★,推进各项科研攻关★◈★。他说★◈★:“要加快培育出新型战略品种★◈★,争取较短时间内使我国的种业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底★◈★,中国农科院大数据智能设计育种团队首席李慧慧来到三亚工作★◈★。她希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缩短育种流程★◈★,为此必须充分了解育种家的需求★◈★。“在这里不用专门和育种家约时间★◈★,走到田间地头就能找到人交流★◈★。”她欣喜地说★◈★,在这里一天添加的微信好友数量★◈★,比以往一个月的还多★◈★。
建机制★◈★、促合作★◈★,企科融合加速成果转化★◈★。打通研发和市场★◈★,海南在种业领域积极推广“揭榜挂帅”项目体系★◈★,建立企业出题★◈★、院所出智★◈★、成果共享★◈★、利益反馈等相关机制★◈★,推动企科融合发展★◈★、南繁科研成果加快转化★◈★。
2021年以来★◈★,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与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华大基因等企业联合开展多批次“揭榜挂帅”项目合作★◈★。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产业促进部主管黄河飞说★◈★,项目从立项★◈★、执行到验收★◈★,全流程突出成果导向★◈★,考核指标不是发论文★◈★、申请专利★◈★,关键看成果能否为产业所用★◈★。
中种集团首批“揭榜挂帅”项目自2023年初启动实施以来★◈★,联合67家科研单位启动了多项合作项目★◈★,截至目前申请专利8项★◈★、受理品种权8个★◈★、已审定品种6个★◈★。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妙云领衔的玉米抗倒伏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揭榜挂帅”项目团队★◈★,已挖掘8个明确有抗倒伏功能的基因★◈★。“以传统科研方式★◈★,从挖掘基因到在生产上进行效果验证★◈★,验证基因有效后再找企业谈合作★◈★,最快需要5年★◈★。”她说★◈★,如今各方密切配合★◈★、各项工作同步开展★◈★,能将产业化育种时间缩短一半★◈★。
中国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院长冯伟哲介绍说凯发k8官网下载★◈★,研究院建立了完善的技术转让体系★◈★,以确保科研成果能够顺利转化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国农大教授李建生培育的多个高产★◈★、抗病★◈★、抗逆的鲜食玉米新品种★◈★,通过技术转让迅速推广到海南多市县★◈★,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达数十万亩★◈★。
延链★◈★、补链★◈★、强链凯发k8官网下载★◈★,培育做强种业产业集群★◈★。为落实《规划》提出的要努力把南繁硅谷建成种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海南推动南繁产业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升级★◈★,加快培育南繁种业现代产业集群★◈★。目前★◈★,海南已集聚了2800多家种业创新企业★◈★,去年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50%★◈★。
2021年★◈★,中种集团总部迁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目前已带动十多个种业战略性业务单元进驻★◈★。“从前端育种研发到后端成果转化★◈★,我们集聚各类主体积极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中种集团战略与政府事务总监张晓强介绍说★◈★,入驻主体包括先正达集团中国玉米等作物种质创新及分子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江淮园艺研究所★◈★、荃银五星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企业★◈★,以及先正达集团生物育种产业培训中心等行业赋能主体★◈★。
中种集团加快布局★◈★,是南繁现代种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的缩影★◈★。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载体★◈★,海南持续引进国内外优质种业企业及其关联产业的企业★◈★、研发团队★◈★,打通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等为一体的南繁全产业链条★◈★。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郭烈钟说★◈★,海南还探索发展以CRO(合同研究组织)为核心的南繁现代服务业★◈★,去年首次认定15家具有一定产值规模的南繁种业CRO主体★◈★,为南繁单位提供纯度鉴定★◈★、DNA提取★◈★、品种测试等科研服务★◈★。
大量企业进驻的同时★◈★,一批创新龙头加快涌现★◈★。五年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在崖州湾科技城注册成立时★◈★,创业团队不足10人★◈★,如今团队规模已扩大到130人★◈★。公司在国内首创了多基因分子叠加性状产品研发技术★◈★,截至2023年底共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91项★◈★,已成长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南繁硅谷产业集群持续向崖州湾集聚★◈★,带动了种业产业链协同发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南繁基地到南繁硅谷★◈★,从种业人才的汇聚到种业创新的品种选育★◈★,再到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科技型种业公司的创立★◈★,海南正在全面推动中国现代种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注入新动能★◈★。
为服务国家种业振兴★◈★,海南持续提升南繁“软硬件”水平★◈★,聚焦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布局科研攻关★◈★,并为种业国际合作积极搭建开放平台★◈★。
提升“软硬件”水平★◈★,保障各地南繁科研需求★◈★。过去★◈★,老南繁人常常四处奔波找土地★◈★、找工人★◈★。而今★◈★,在崖州区坡田洋南繁服务站★◈★,负责人孙吉先打开南繁共享用地服务平台★◈★,各地块面积★◈★、租金★◈★、配套水利★◈★、道路设施一目了然★◈★。他说★◈★:“我们搭建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找农田★◈★、找农机★◈★、找工人★◈★。”
记者在海南省种业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看到★◈★,各类先进仪器设备正忙碌运转★◈★,各单位的科研人员线上预约后★◈★,可以现场扫码开机使用★◈★。自2021年12月开始运行至去年底★◈★,实验室共享仪器设备接受预约2100多次★◈★,总使用机时超过2.5万个小时★◈★。
近年来★◈★,海南省和农业农村部密切合作★◈★,与有关部门及从事南繁科研的各省份一道★◈★,不断完善着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软硬件”保障★◈★:
——南繁科研育种用地“保起来”★◈★。划定了26.8万亩保护区★◈★,建设了5.3万亩核心区★◈★,从根本上解决了其他产业与南繁“争地”矛盾★◈★。
——基础设施“建起来”★◈★。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全面建成★◈★,多个科研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实现“拎包入住”★◈★,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投入使用★◈★;各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高标准建设稳定的省级南繁基地★◈★。
——南繁管理服务水平“提起来”★◈★。《海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海南省南繁登记办法》印发实施★◈★;知识产权特区审判庭★◈★、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相继成立★◈★,推行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和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着眼提升科研育种★◈★、良种生产★◈★、管理服务和安全管控等能力★◈★,再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聚焦重大科研设施★◈★、高标准育制种基地★◈★、种业支撑保障体系★◈★、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及南繁植物检疫隔离设施等建设★◈★。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集聚力量协同攻关★◈★。位于三亚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崖州湾总部科研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在不同盐度下种植各种耐盐碱水稻品种★◈★、材料★◈★。这里建成了国际领先的室外大田环境下的耐盐碱水稻鉴定设施★◈★,具有多盐度★◈★、规模化★◈★、智能化等特点★◈★,年精准鉴定能力达10万份以上★◈★、年品种测试规模达1万份以上★◈★。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挖掘盐碱地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针对我国盐碱地分布广★◈★、类型多样的特点★◈★,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以“总部★◈★、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和试验站/基地”的模式进行建设★◈★。该中心副研究员郭夏宇介绍说★◈★,中心联合全国各地18家耐盐碱水稻科研单位成立“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联合体”★◈★,组织实施国家耐盐(碱)水稻特殊类型品种自主试验★◈★,为实现1亿亩推广应用目标提供品种支撑★◈★。
围绕华北★◈★、东北等地玉米双斑萤叶甲虫害多发问题★◈★,设立“玉米抗双斑萤叶甲性状开发及应用”项目★◈★;针对华南稻区面临的白叶枯病等病害威胁★◈★,抓紧筛选抗病材料并培育品种……聚焦解决各地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痛点”★◈★,一大批协同科研攻关项目正在海南落地实施★◈★。
作为南繁硅谷的“硬核”支撑凯发k8官网下载★◈★,崖州湾实验室瞄准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持续开展农业生物育种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实验室副主任钱前说★◈★:“实验室作为立足南繁硅谷★◈★、以种业创新为己任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求创新★◈★。”
搭建国际合作桥梁★◈★,打造我国种业开放前沿★◈★。海南持续探索制度集成创新★◈★,不断提升引种便利化水平★◈★:推进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限下放海南★◈★,建立健全引进中转基地农业★◈★、林业★◈★、海关“三合一”工作机制★◈★,创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隔离种植场所考核互认”机制★◈★,开通种子入境查验快速通道……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林业局★◈★、海口海关和三亚市构建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组建了引进中转基地服务中心★◈★,主动靠前服务经营主体凯发k8官网下载★◈★。自2018年以来★◈★,引进中转基地已成功引进动植物种质资源共720批次★◈★,资源份数超过1000份★◈★。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团队在三亚持续开展大豆种质资源热带环境适应性鉴定及高产品种筛选★◈★。团队已筛选出数个热带环境适应性强的品种并通过合作机制在老挝试种★◈★,与当地品种相比★◈★,试种品种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的特点★◈★,展现了较高的丰产性★◈★。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筹建了“一带一路”大豆生物育种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副主任张焦平副教授介绍说★◈★,中心将发挥我国在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种质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利用东南亚大豆种质资源★◈★,帮助东南亚国家发展大豆产业★◈★、培养农业人才★◈★、实现农民减贫★◈★,同时培育大豆新种植区并返销国内★◈★,实现多方共赢★◈★。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南繁科研培育出的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种子(2024年5月17日摄) 黎多江摄/本刊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南繁科研培育出的各类农作物新品种种子(2024年5月17日摄) 黎多江摄/本刊
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源头活水”★◈★。在崖州区★◈★,有1万多份野生稻在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安家”★◈★。这里以植株种植的形式保存资源★◈★,有利于优异性状发掘利用★◈★、培育突破性品种★◈★。
中国农科院野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首席郑晓明和同事走遍全国各地并远赴10多个国家搜集野生稻★◈★,持续开展野生稻资源评价鉴定工作★◈★,为资源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野生稻面对自然界风吹雨打繁衍上千万年★◈★,是未来农业不可或缺的资源★◈★。”郑晓明说★◈★,她和团队利用野生稻挖掘耐盐碱★◈★、抗病虫害基因★◈★,已取得积极进展★◈★。
在2022年农业农村部公告的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中凯发k8官网下载★◈★,海南共有7个入选★◈★。其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橡胶★◈★、热带饲草★◈★、木薯★◈★、热带香料饮料等6个国家农作物种植资源圃的依托单位★◈★。
中国热科院副院长王家保介绍说★◈★,我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总量超过7万份凯发k8官网下载★◈★,极大丰富了我国热带作物资源战略储备★◈★。通过系统评价种质资源★◈★,筛选和创制出优异种质材料3000多份★◈★。以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为基础★◈★,选育了300多个橡胶树★◈★、热带果树★◈★、椰子★◈★、甘蔗★◈★、咖啡★◈★、热带牧草等新品种★◈★,我国主要热带作物栽培实现了从引进试种品种到自主选育品种的换代★◈★。
突破性品种的诞生★◈★,能改变一个产业的命运★◈★。过去★◈★,受香蕉枯萎病影响★◈★,我国种植规模排第五的水果香蕉种植面积一度减半★◈★。近年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持续攻关★◈★,培育出“中热1号”“宝岛蕉”等抗病品种★◈★,推广短短几年就已覆盖我国约四分之一的种植面积★◈★。以抗病品种为核心的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应用持续推进★◈★,助力我国实现了香蕉枯萎病可防可控★◈★。
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科院副院长谢江辉介绍说★◈★,“中热1号”是借助钴60辐射诱变后★◈★,经过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高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抗病性全球领先★◈★。该品种已实现技术转让授权★◈★,目前由种业企业进行推广销售★◈★。
南繁硅谷是孕育良种的“加速器”★◈★,也是让好品种脱颖而出的“试炼场”★◈★。中种集团水稻测评总监周华介绍说★◈★,农作物品种培育从设计到推广★◈★,中间有大量的测试★◈★、评价环节★◈★。利用南繁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他和团队在此周年往复开展水稻测评工作★◈★,将一个个好品种推向大田★◈★。例如★◈★,近年推出的“荃优607”已是中种集团第一大水稻品种单品★◈★,每年制种三四百万公斤★◈★,可供应三四百万亩水稻种植★◈★。
传统的育种需要观察性状的田间表现★◈★,不断筛选★◈★、组合★◈★,品种培育周期漫长★◈★。随着新型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的“育种4.0”时代到来★◈★,新品种创制正不断提速★◈★。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被誉为玉米育种领域的“高铁技术”★◈★,这一技术大幅加快了育种进程★◈★。“依托中国农大三亚研究院平台持续开展科研★◈★,近年来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中国农大教授陈绍江说★◈★,该技术应用已覆盖全国主要玉米育种科研单位★◈★,同时★◈★,该技术应用正向小麦★◈★、番茄等十多种主要作物育种领域拓展★◈★。依托该项技术★◈★,经过南繁选育的一批玉米品种已大面积推广★◈★,“中农大678”等品种还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南繁硅谷还积极布局其他前沿技术研发★◈★,开辟育种创新新赛道★◈★:崖州湾实验室发布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填补了我国种业专业领域的大模型空白★◈★;中国农科院与阿里巴巴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全流程的智慧育种平台★◈★,致力于用AI算法模拟育种家的智慧……
“种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就是高水平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条件能力保障共同驱动的种业创新★◈★。”钱前说★◈★,南繁硅谷就是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